在“语通四海 星辰启梦”开云手机官方版在线入口2025届毕业晚会上,开云手机官方版在线入口本科毕业生代表吴昊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亲爱的同学、家长和朋友们:
大家晚上好!我是2021级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双语播音主持方向)的吴昊。非常荣幸可以在这里与大家一起分享毕业的欢乐。
首先,我想祝贺各位外院人,在经历了考研、保研、留学、工作、实习、论文、绩点、综测……等挑战后,我们终于可以说一声“毕业?易如反掌!”同时我也想对启迪我们智慧、授予我们知识的学院和老师以及默默支持和陪伴我们的亲友表示最衷心的感谢。谢谢大家!


在得知自己要做毕业演讲的时候,我既激动又紧张。为了更好的展现,我请教了我最博学的老师。老师向我慷慨提供了几篇完整的演讲稿,说“喜欢哪篇随便用”。我一边震惊于老师的文字功底,但总觉得不太称心。虽然老师表示还能再赞助我几篇,但我最终还是决定自力更生。
其实我的这位“老师”大家一定都很熟悉——它就是著名AIGC Deepseek老师。作为语言学习者和工作者,AI的飞速发展给我们带来了很深的感触。我在与许多同学们交谈中发现,大家在利用它协助语言学习、翻译、批改等工作的同时,又难免因为它惊人的知识储备和学习能力而倍感焦虑。为了不被AI替代,我疯狂叠甲,争取成为“复合型人才”:有人说主播最先被AI替代,好,那我就做“双语主播”;有人说新闻要完了,行,那我就学“财经+新闻”。但我每天依旧很焦虑……尤其是每次一打开微信公众号,主页就给我推“AI财经双语新闻主播”的视频——感觉自己好像被AI针对了。
如何破局?回到大学四年的起点,文院长在2021级迎新会上曾给我们分享了人本主义教育家罗杰斯“全人”(The Whole Man)的概念。我想,这或许可以启发我们找寻“在AI时代如何立身”的答案。

(上图由AI生成)
在时间维度上成为一个“全人”。在外院四年的学习中,我们跨越时间,感受语言文化的魅力。语言学习并不等同于把两组不同的文字进行简单的转换,而是用语言将历史和文化进行串联。在课堂上,我们感受了“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的浪漫主义;分析了“我看见历史在眼前爆炸”的经典新闻报道;体会了英雄史诗《贝奥武夫》(Beowulf)的音韵之美;学习并应用了亚里士多德三诉诸的演讲修辞技巧……同时,我们还积极关注中外时事,谨记习近平总书记在中传70周年校庆的寄语,在新时代新征程勇于创新,争做高素质新闻传播人才。

在空间维度上成为一个“全人”。在外院四年的生活中,我们有无限的空间去发掘自己的可能性。我们不拘泥于课堂,而是走出社会,走向世界,感受语言和文化的魅力。我们是幸运的一届,学习小语种的同学可以有一年留学的机会,大家在朋友圈分享异国文化,让我看到了多元的世界;英语和翻译班的同学们参加了许多大型活动和会议,用语言的桥梁将世界文化相连;双语播音专业第一年重新开办,我们学习用声音讲述中国故事。我也有幸在不同的空间让自己全面发展:我担任班长,提升了沟通和组织能力;在外院团委和言传团队工作了两年,增进了我的团队协作能力;我在亚运会和跳水世界杯担任了播报员,感受严谨和激情并存的国际赛事;我在多家新闻媒体进行实习,体验到了不同媒体的工作风格……在不断的实践中,我们慢慢摸索出了适合自己的人生方向。


其实“全人”不仅是一种方法论,更是对“人何以为人”的哲学回应。正如多伦多大学约翰·米勒教授所言:“真正的教育是点燃好奇心,而非填满知识桶。”感谢四年的外院生涯,它让我不仅对文化知识充满热情,同时也对象牙塔外的世界充满好奇。通过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的多元探索和成长,我们不应再畏惧于AI带来的焦虑。因为作为“全人”,我们的人生有了更多的支撑点和选择权。而作为“人”,我们因为“不全”,才能体会到《The Road Not Taken》中的遗憾和惋惜;因为“不全”,我们才能感受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和意外。这一切,都是如此独特和美好呀!

再次站在这个舞台上有一种非常熟悉的感觉,仿佛回到了四年前的9月。那年在2021级开云手机官方版在线入口迎新会上,我作为新生代表向老师献花并与全年级师生合影,与大家度过了难忘的时刻。此时此刻我想跟大家一起再次以同一种方式合一张影,就像四年前的那样。时隔四年,同样的地点,同样的“配方”,我们跨越时空再次相聚。但是不一样的是,彼时的我们,是为了成长和梦想而从祖国各地来此相聚;而此时的我们再次在这里相聚,则是带着四年的收获和梦想即将奔赴世界各地。

最后,我想说:“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非常感恩能在外院与大家相遇,在与大家的相处之间,我慢慢接受了自己的“不全”,并努力成长成为一个“全人”。再次祝外院永铸辉煌,祝老师们桃李芬芳,愿即将毕业的我们勇于拥抱时代变革,敢于创造无限可能。祝大家前程似锦,未来可期,毕业快乐!
谢谢!


